2025年是中國信創產業發展的關鍵之年。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4年中國信創產業規模已達2.44萬億元,預計2027年將突破3.7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
在國家“自主可控”戰略和《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推動下,信創采購從黨政領域飛速向金融、醫療、能源等八大國民經濟支柱行業滲透。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又大大釋放了信創市場的采購需求,國產化替代浪潮已經從“必選項”變成“必贏項”!以教育領域為例,教育信息化2.0政策推動國產PC與教學軟件采購;截至2025年,黨政機關信創設備滲透率已超50%。
說到信創和國產化,寶子們了解多少呢?國產化就是在產品或服務里采用咱們國內自主研發的技術和標準,來替換之前依賴的進口產品和技術。信創呢,全稱“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目的是實現信息技術自主可控,躲開外部技術制裁和風險,核心就是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底層架構和標準,推動全產業鏈國產化替代。
信創起源于2016年3月4日,24家從事軟硬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的國內單位,共同成立了“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這就是“信創”一詞的由來。信創主要涵蓋基礎硬件(CPU芯片、服務器等)、基礎軟件(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應用軟件(OA、ERP、流版簽軟件等)、信息安全(終端安全產品等)四大板塊,再配合云計算與系統集成。
咱們搞信創,核心就是“自主可控”四個字。過去在信息技術領域,咱們長期模仿和引進,國際IT巨頭占了大量市場份額,壟斷了國內信息基礎設施,制定了底層技術標準,控制著產業生態。隨著中國發展,有些國家搞貿易和科技摩擦,信息技術領域成了重點打壓對象,所以咱們必須實現自主可控。
國家制定了“2+8+N”的信創三步走戰略:“2”是先在黨委、政府機關實現國產替代,打磨產品、培育骨干企業;“8”指金融、電信等8大關鍵行業,產品成熟后,信創從黨政系統擴大到這些行業;“N”就是其他行業,最終擴展到全行業。
據估算,2023年全球計算產業市場空間1.14萬億美元,中國計算產業市場空間1043億美元,約7300億元,接近全球的10%。按50%為信創產業市場規模算,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市場規模突破3650億元,市場容量突破萬億。2020年是國內信創產業落地元年,之后全國各地信創項目大面積鋪開,成了現象級風口,未來三到五年更是黃金發展期,國產替代潮即將全面來襲!
不過目前信創也面臨挑戰,關鍵技術沒完全突破,尤其上游核心技術部分被國外企業壟斷,需要加強技術攻關和資源扶持;全球范圍看,信創產業絕對用戶數量比不上國外巨頭,要加強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產業格局分散,龍頭企業少,產業鏈零散,難以發揮合力;人才數量不足,梯隊結構不合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光潤通的國產化產品就超亮眼!光潤通專注于網絡通信領域,研發出一系列高性能、高可靠的國產化網絡適配器。在基礎硬件板塊,其產品完全符合信創要求,自主可控程度高。
像在一些對網絡傳輸要求極高的金融機構,光潤通國產化網絡適配器憑借卓越的性能,保障了金融數據的快速、安全傳輸,有效提升了業務效率。在教育行業,光潤通產品助力構建穩定的校園網絡環境,讓線上教學、教育資源共享等更加順暢,為教育信息化2.0添磚加瓦。在能源行業,其產品適應復雜的工作環境,保障能源生產、傳輸等環節的數據通信穩定,為能源行業的信創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光潤通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攻克了多項行業難題,為信創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信創產業前景無限,光潤通愿與大家一起,在信創浪潮中奮勇前行,為實現信息技術自主可控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