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上,一批批國產自研的新式裝備駛過天安門廣場,鏗鏘有力的步伐背后,是中國科技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堅定身影。那一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國防硬實力的彰顯,更是中國在高精尖技術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
這份“自研之光”,不僅閃耀在閱兵場上,也正照亮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在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這樣一家企業——北京光潤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十五年如一日,默默深耕光通信領域,以自主研發為核心,推動國產網絡通信設備從“可用”走向“好用”,從“依賴進口”邁向“完全自主”。
從2009年成為中國航天光網絡產品指定供應商,到2020年躋身北京市首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從服務上海世博、天宮一號,到推出搭載自研G350AM2芯片的100%自主網卡……光潤通的每一步,都踩在中國光通信國產化進程的關鍵節點上。尤其是在全球芯片危機期間,他們成功突破服務器網卡芯片技術,真正實現了高端通信芯片的自主可控。
如今,光潤通已構建起覆蓋光纖網卡、光模塊、跳線等全鏈條產品體系,深度適配國產CPU與操作系統,并廣泛應用于航天、軍工、電力、金融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它們雖不像閱兵裝備那樣引人矚目,卻同樣是守護國家信息安全、支撐數字基建的“隱形衛士”。
國產化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場需要耐力、魄力與創新力的長征。光潤通的故事,是中國數以萬計“專精特新”企業埋頭創新、攻堅突圍的縮影。它們或許規模不大,卻志存高遠;它們不追逐風口,卻扎根實業;它們不喧嘩,卻用技術說話。
當我們為閱兵式上的“大國重器”歡呼時,也別忘了這些在實驗室、生產線、機房深處默默發光的“小巨人”。正是它們,匯聚成中國科技自強的底層力量;正是它們,讓每一束光信號、每一次數據傳輸,都烙上中國創新的印記。
國產自研,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使命。光潤通們走過的路,正在照亮中國通信產業的未來——一條真正自主、安全、可控的信息高速公路。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是這條路上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