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再次走向碰撞,中國加速減少對美國芯片的依賴。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數據,華為內部芯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的銷售額上個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4%,這使它成為第一家進入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前十名的中國公司。該報告稱,海思半導體銷售額的90%以上歸華為所有。
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公司向華為出售的限制迫使中國公司尋找其美國供應商的替代品。根據IDC的數據,盡管由于冠狀病毒大流行,中國智能手機第一季度的出貨量下降了20%,但華為的市場份額卻從去年同期的36%上升到了43%。這就使得海思半導體也超過了高通公司 ,成為中國領先的片上系統供應商。海思的麒麟芯片組進入了華為的智能手機,包括其旗艦機型P40 Pro。中國5G網絡的建設也將提振海思,海思的芯片將為華為的基站提供動力。
但是華為仍然不是完全自力更生。HiSilicon是一家所謂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沒有自己的制造工廠。它依賴于像臺積電這樣晶圓代工廠。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可能限制臺積電銷售給海思半導體的規則。華為可能會因嚴格的限制而儲存芯片庫存。
此外,華為可能會將部分訂單轉移給中國代工廠, 但那里的技術仍然落后于臺積電和三星等行業領導者。中國領先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今年上漲了43%,這是因為投資者預計來自其他中國公司的訂單將增加。該公司的股票在本周也得到了提振,這主要因為該公司宣布了一項在上科創板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的計劃,這可能使該公司的估值更高。
但是,如果特朗普政府決定加大其對華施加壓力,則中國半導體的能力可能會進一步受到影響。美國商務部上周表示,它將擴大運往中國的美國制造產品和技術的清單,這些清單需要在運輸之前由國家安全專家進行審查。而中國的晶圓廠依賴國外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包括美國的一些制造設備。
在5G至上和技術自給自足的競爭中,盡管受到美國的壓力,華為在過去兩年中穩步發展。但是,如果美國選擇使用它,它仍然在價值鏈的頂端擁有強大的王牌。
業者:無美國技術 中國芯片將舉步維艱
自2014年以來,國內投巨資發展本土芯片產業,促使中國的芯片設計公司的數量在過去幾年內翻倍增長。
美中兩國去年除了打貿易戰外,兩國間的科技戰也更為突出。美國商務部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及其在全球的100多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也稱“實體清單”)。全球凡是含有至少25%美國技術的產品在沒有美國政府授權下都被禁止出售給華為。
被列入黑名單的公司要想購買美國產品及技術,都必須事前向美國申請許可。這使得特朗普政府能有效禁止黑名單上的實體獲得美國產品和技術。
《日經亞洲評論》此前的一篇報導引述一家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一名高管的話說:“雖然中國有其它選擇,但技術上的差距太大?!薄叭绻覀儫o法獲得美國軟件或無法再收到(軟件)更新,我們的芯片開發將陷入死胡同?!痹摳吖芾^續說。
來自上海芯片企業的另一名高管也表達了類似擔憂?!叭绻麤]有來自美國軟件供應商的更新,中國推動開發自己的芯片將會碰壁?!痹摳吖芨嬖V《日經》。
彭博社此前報導,中國在電腦芯片上大幅依賴美國。美國公司英特爾(Intel)和英偉達(NVIDIA)主導全球的CPU和GPU市場,這些是筆記本電腦、臺式機等的關鍵組件。另外一個可選的也是美國公司,即超微半導體公司AMD。此外,中國的移動芯片和切換芯片,都大大依賴于美國的供應商。
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高管表示,用于數據中心和其它復雜應用的高端芯片,中國公司仍然青睞進口芯片而不是國內產品。不僅是因為中國芯片的性能滯后,而且成本顯著增加,有時由于生產規模有限,成本高出50%。這種對使用國產芯片的猶豫使得中國芯片開發商難以改進他們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