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物流業進入一個加速發展時期,尤其是物流信息化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物流信息化迅速發展的驅動因素眾多,包括國家政策、IT技術、經濟發展和商業智能化。
國家政策:國家增持推動的物流監管信息化成為驅動物流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一來,物流信息化列為重點建設工程。《物流業調增和振興規劃》出臺一來,各方對物流信息化都很重視,相關部門都將物流信息化納入到自己的工作計劃當中。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并提出若干物流信息化試點示范工程,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示范工作。交通運輸部也開展了一系列物流信息化專項工作。
IT技術:網絡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等各方面IT技術的發展成熟,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物流運輸配送的快速發展,而IT技術的廣泛應用給企業解決物流信息化成本高的問題和促進優化管理。顯然,這是促進了全球物流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經濟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知識經濟、網絡經濟的環境下,市場越來越有個性化和細分化,物流行業需求量持續擴大的同時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也持續擴大,這就促使物流企業實現物流信息化,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生存。
商業智能化:商業的智能化是促進物流信息化的一個驅動因素。商業智能主要通過智能倉儲系統和交通系統,通過獲得高質量、有意義的信息,幫助物流企業分析問題,及時、準確做出決策,提高內部運作效率,提升物流服務水平。使得物流企業對客戶需求更快速反應,實現對商品進庫量和出庫量的動態管理,加快存儲周轉率,減少庫存,提高財務效率。
在上述因素驅動下,物流信息化市場需求正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時期。不過當前我國物流信息化還存在不少問題。第一,物流信息化系統標準不統一,物流行業之間互聯互通水平低,資源難以實現共享,影響了物流市場的整合。第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特別是一些中小型物流企業。一方面,是因為信息化建設成本高,中小型物流企業不舍得投入;另一方面,市場上缺少對應的信息化系統。第三,物流信息化人才匱乏,制約著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化發展。物流信息化建設對于人才要求更高,而當前顯然還難以滿足需求,人才的匱乏阻礙著物流信息化普及。第四,物流基礎信息和公共服務發展緩慢,加大了企業整合難度。針對上述問題,未來還需要政府、企業共同努力,統一物流信息化標準、加大信息化技術應用、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加快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等。
一直以來,光潤通深刻理解信息化、智能化對于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緊緊把握“智慧物流”的發展方向,在全網、全鏈路深入打造信息化、數據化、智慧化的應用場景,構建“全國倉網+干線運輸+終端配送”一體化體系,通物流網點遍布全國,堅持多措并舉,持續提升快件服務時效、服務質量、服務水平,通過不斷地創新產品與服務,助力行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實現產品的高效快速流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為客戶創造更優質的生活方式體驗。
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及發展,給傳統物流業帶來了升級契機。可以說,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靈魂,也是傳統物流業升級的必經之路。在未來的競爭中,科技將成為各行各業核心競爭力,物流信息化水平高低同樣決定著物流企業的生存能力及競爭優勢。
對于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已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技術保障,也只有推動物流信息化,才能令物流行業向更遠方向發展。通過物流信息化,可以提高物流傳遞的效率和質量,保證整個物流鏈條的健康有序;其次,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將有效縮短流通過程,提高生產效率;最后,實現物流信息化,還能為企業減少人員,從勞動密集型升級為技術驅動型。可以說,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靈魂,也是傳統物流業升級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