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通信行業媒體Lightreading的國際編輯Iain Morris在網站新聞分析專欄發表了一篇深度觀察文章,為我們剖析了當下全球光纖接入市場的競爭格局與變化趨勢。該文章指出,在組件成本飆升的同時,供應商卻紛紛涌入數十億美元的PON設備市場,這一變化背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推動。以下是他帶來的最新觀點分析:
5G移動通信仍是電信行業的關注焦點,全球各大廠商競逐之激烈不言而喻。不過,對一些廠商而言,光纖網絡或將是當下一個更明智的投資。
來看看數據,或許你就能窺見端倪:不久前,作為通信行業領頭羊的諾基亞(Nokia)報告稱,其移動業務第一季度銷售穩定,但固定業務同比增長了37%。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數據,去年全球無源光網絡(PON)設備市場的整體收入超過了80億美元。據預測,到2027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60億美元。
投資者和政府對鋪設電纜的熱情,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企業紛紛涌入這個迄今為止僅由少數幾家供應商(主要是中國供應商)主導的行業。據調研顯示,2021年,華為、中興和烽火通信三家廠商就在光纖線路終端(OLT)市場上占據了64%的份額。諾基亞是唯一的大型西方供應商,占據了OLT市場近四分之一(25%)的份額。
不過,這個局面也在遭遇突變,中國市場的供應商正迎來危機,而其他廠商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對中國供應商的強烈反對中獲得了機會。不久前,英國宣布禁止從華為和中興購買光纖產品,對快速增長的美國寬帶設備制造商Adtran而言,這卻不失為一件幸事:今年第一季度,Adtran的收入增長了17%,達到近1.55億美元,此前該公司在2021年的市場份額也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除英國之外,印度、歐盟等國家也針對光纖光纜產品進口發起了反傾銷措施。
新進入者紛紛涌入光纖市場
光纖市場也吸引了一些此前從未生產過寬帶接入設備的公司的興趣。Ciena是這方面的激進代表,這家美國公司以生產接入網外使用的光學設備而聞名。Rosenblatt證券公司的分析師Michael Genovese表示估計,PON市場價值達30億美元,而Ciena現在是一個“有意義的參與者”。
據Michael Genovese介紹,Ciena已經有能力和底氣與作為美國最大運營商之一的AT&T簽訂合同,以供應基于XGS-PON的光纖線路終端(OLT)。XGS-PON是目前廣泛使用的GPON標準的更高速度的替代選擇。他表示,AT&T計劃到2025年將光纖擴展到300萬-400萬戶家庭,此前其OLT設備采購曾嚴重依賴諾基亞。Michael Genovese估計,僅僅是AT&T的交易,就可能占到Ciena明年收入的2%。
印度的STL(前身為Sterlite),是另一家從光學設備領域進入寬帶接入OLT市場的公司。Omdia的首席顧問朱莉·昆斯特勒(Julie Kunstler)指出,該公司已經開發出了一種使用Tibit公司可插拔OLT產品的設備。Kunstler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說,通過這種方式,STL可以在白盒設備上運行PON軟件,吸引那些將分散性和開放性作為優先考慮因素的運營商。
STL董事總經理安基特·阿加瓦爾(Ankit Agarwal)表示:“硬件將是現成的,然后所有的價值都將在軟件中。”他把這種分化趨勢比作無線電接入網正在發生的趨勢。“可擴展性、遙測和體驗質量方面的應用有很多好處。所有這些都可以從本質上降低擁有成本,并在本地云平臺上運行,提供10G的服務。”
那么,老牌供應商們是否應該對此擔憂?Omdia的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規模較小廠商和新進入市場參與者實現的增長,主要是以犧牲中國廠商為代價的,諾基亞去年的市場份額有所增加。但這些數據顯示,即便是華為的OLT收入在2021年也有所增長,因為中國的運營商以及對中國供應商仍然友好的較小國家仍在為光纖產品的推出投入資金。
今年早些時候,諾基亞網絡業務負責人費德里科·吉倫(Federico Guillen)曾表示:“在歐洲,你必須注意到的一件事是,光纖的滲透率非常低。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這些國家現在都在大規模部署光纖。由于DOCSIS(一種電纜標準)存在局限性,就連電纜運營商也開始采用FTTH(光纖入戶)網絡。”
新冠疫情下供應受限,利潤下滑
然而,盡管市場前景堪憂,投資者仍對大多數此類公司持悲觀態度,從這類廠商們的股價與產品銷售額中可見一斑:諾基亞的股價自今年年初以來已經下跌了五分之一,而Adtran的股價則下跌了21%。諾基亞只有13%的銷售額來自固定接入業務。Ciena在同一時期下跌了43%。STL的股價更是達到了腰斬的程度。
銷售在增長,但在很多情況下,還不足以抵消成本的大幅增長。在銷售成本上升25%至1.02億美元后,Adtran第一季度錄得110萬美元的虧損。在此期間,Ciena的這一數字增長了30%,達到約5.47億美元——不過,該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之后,凈利潤下降了62%,僅達到約3900萬美元。
新冠疫情期間,光學設備所需的半導體和其他組件出現短缺,進一步推高了光學子組件的成本,一些關鍵的光學子組件供應商甚至無法履行其供應承諾。Ciena首席執行官Gary Smith在本月的財務更新中表示,最近的第二季度,Ciena的供應鏈狀況“明顯惡化”。
Gary Smith指出:“中國實際上是許多低價值商品化零部件的主要來源,我們的收入受到了影響。目前根本沒有足夠的零部件來滿足多個行業和細分市場的需求。”
Adtran首席執行官湯姆·斯坦頓(Tom Stanton)在公司發布最新季度財報數據時也表示,零部件供應的改善將提振銷售,提高利潤率。如果說中國市場仍讓許多廠商頭疼不已,那么國際半導體公司目前正投資數十億美元增加歐美市場的產能。不過也有一些人警告稱,零部件供應過剩的局面可能很快取代目前的短缺之急,畢竟新興的OLT制造商們內心肯定希望如此。